在“好房子”建設實踐中,一些巧思讓人印象深刻:衛(wèi)生間上下層排水有噪聲,同層排水技術加靜音管有效緩解;小戶型面積有限,可移動墻體靈活調整,客廳臥室自由切換……
市場積極推出“好房子”,源于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(fā)生的重大變化。從三代人擠在逼仄房間里的筒子樓、大雜院,到擁有獨立廚衛(wèi)、社區(qū)配套完善的小高層、電梯房,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已提升至超40平方米。房地產市場已經從主要解決“有沒有”轉向解決“好不好”,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功能、質量有了新的更高需求。應當說,下功夫建造“好房子”,讓大家住得放心、用得便捷,是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、行業(yè)發(fā)展新趨勢的重要舉措。
建造“好房子”,關鍵在于解痛點。當前,我國住房整體品質與群眾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,特別是隔音差、滲漏、反味等問題,成了不少百姓生活中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。下功夫建造“好房子”,應當提升標準、優(yōu)化設計、選用好材,例如在墻體、衛(wèi)生間等關鍵部位,采用品質優(yōu)良的防水涂料,管道連接嚴密,防止漏水滲水。把質量“底線”問題解決好,才能整體提高居住品質。
建造“好房子”,還得體現(xiàn)“升級感”。就拿層高來說,當前我國一些房子“裸高”較低,再加上后期地板、吊頂?shù)妊b修,空間更顯局促。這兩年,一些地方修訂住宅設計標準,比如天津將原標準“住宅層高宜為2.8米”調整為“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.0米”。適當調高層高,既有助于住宅通風、采光和日照,也方便新風系統(tǒng)、地暖等設備的安裝。再比如,一些居民外出,總擔心家門是否關好、電源是否沒關,借助智能家居系統(tǒng),可以遠程一鍵控制;有的房子采用空氣源熱泵系統(tǒng),每個房間能設置溫度濕度,沒人時還可打開低能耗模式??偠灾?,“好房子”就是要綠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,讓群眾住得稱心、舒適。
當然,“好房子”并不等于高端豪宅,關鍵要立足實際,滿足不同居住習慣、不同年齡段偏好、不同經濟能力群體需求。例如,有的老舊小區(qū)結合適老化改造,給房間安裝移動扶手、床下感應燈、防跌倒報警器等,方便老年人使用,花費不高照樣能成為“好房子”。
當前,我國正在積極構建房地產發(fā)展新模式,房地產市場從追求速度與數(shù)量轉為拼高質量、新科技、好服務。推進“好房子”建設,有利于引領住房供給體系和結構變化,倒逼行業(yè)轉變發(fā)展理念、構建新模式,從而更好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,提振住房消費,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(wěn)。
從擴大國內需求的角度看,推進“好房子”建設有利于帶動上下游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無論是保溫、防水等高性能新材料,還是人工智能、物聯(lián)網(wǎng)、機器人等技術在住房領域應用,抑或養(yǎng)老、托育、家政等生活服務,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。
也應看到,“好房子”建設,涵蓋設計、材料、建造、物業(yè)服務等多環(huán)節(jié),也涉及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、自然資源、財政、金融等多部門,是一項系統(tǒng)性工程,需要久久為功。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提出,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,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別是“好房子”供給。當前,不少地方推出支持政策、積極開展實踐探索。例如,江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品質住宅項目信貸支持力度、降低融資成本;江西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住宅隔音、房屋滲水、墻面空鼓等常見問題,組織開展科技攻關。通過強化標準引領、完善政策舉措、加強產業(yè)支撐,將為“好房子”建設奠定堅實基礎。
因地制宜、循序漸進,下功夫建造“好房子”,居民的居住品質和幸福感將不斷提升。
來源:人民日報